欧洲支付困境凸显
如今,欧洲在单一市场和货币联盟方面取得了进展,然而零售支付市场依旧缺少欧洲的解决方案,因为缺乏泛欧行事方式,国家碎片化问题很突出,所以非欧洲的大型科技公司趁机创建了新支付生态,以此满足消费者跨境支付需求,这使得欧洲支付系统自主性受到了威胁,欧洲金融精英群体对此忧虑不已,这也促使了欧元体系零售支付战略的出台。
这一局面不是偶然形成的。比如说,跨境电商发展起来后,消费者对跨境支付的需求大幅增加。然而,欧洲各个国家的支付系统都是独立运行的,没办法满足这种需求。大型科技公司进入后,填补了这个空白,可是这让欧洲支付业面临外部的威胁,自主性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。
零售支付战略目的
欧元体系零售支付战略的核心,是一种市场化的泛欧零售支付解决方案。该战略目的明确,其一,要解决零售支付市场缺少欧洲方案的问题,以使欧洲支付系统不再依赖外国科技公司,进而提升自主可控性;其二,要满足消费者对于支付快捷、低成本、安全、易用的需求,因为单一的欧洲支付方案能够提供全球一致的支付体验,从而促进欧洲支付市场发展。
若该战略成功施行,欧洲消费者跨境购物时支付会更便利,不再受不同国家支付系统的约束,企业间交易也会更顺利,能降低支付成本,增强欧洲经济的活力。
面临的两大挑战
欧洲实施零售支付战略时面临着两大挑战,一是全球大型科技公司带来的冲击,比如Apple、Google、Facebook和Amazon等,依靠强大的技术以及用户基础,打造出新的支付生态,它们并非一定从欧洲利益相关者的最佳利益出发,还抢占了欧洲的支付市场份额,二是欧洲国家存在碎片化情况。各个国家的支付系统存在差异,缺少统一的标准,也没有进行协调,所以很难凝聚力量来应对外部竞争。
以手机支付来说,大型科技公司的支付方式在欧洲传播得很广泛,然而欧洲本土银行的相关业务,因为国家之间存在差异,所以很难得到推广,这种碎片化的状况,使得欧洲在和大型科技公司竞争的时候处于劣势。
银行与科技公司对比
和大型科技公司比起来,欧洲银行的竞争力明显不够。在客户基数方面,欧洲银行(尤其是单个银行)要小很多。科技公司凭借多元化业务积攒了庞大的用户群体。其服务类型还局限于传统金融服务。大型科技公司却覆盖了电商、社交等多个领域,拥有海量大数据以及丰富的处理经验。
以一家欧洲的小型银行为例子,这家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当地,其业务主要是存取款、贷款等。Facebook在全球拥有数十亿用户,它能够依据用户的社交和消费数据精确地提供金融服务。银行在数据挖掘以及利用方面远远落后。
央行数字货币考量
欧洲最佳的应对方式原本可以是巩固并扩大欧元贸易结算量,发行零售的欧元央行数字货币。然而,欧洲金融精英为了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,放弃了零售CBDC方案。因为零售CBDC意味着央行会削弱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权力,这会对现有的经济关系产生范式转变。而批发形式虽然能对现有结构进行改进,但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。
中国央行大力发展央行数字货币,目的是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,以此来抵御全球稳定币对货币主权的侵蚀。而欧洲由于内部利益方面的考虑,错失了机会,有可能在数字支付的浪潮中处于落后状态。
监管与未来展望
Cœuré称全球金融监管机构不禁止Facebook Libra等稳定币,条件是要符合最高监管标准,这意味着欧洲央行仍有机会改变局面,欧洲还可加强对大型科技公司支付业务监管,为本土支付机构创造有利环境,德国央行执委也指出零售CBDC具有变革意义,未来或许有重新审视的可能性。
未来欧洲支付系统会在困境中沉沦吗,会在困境中突围吗,这值得关注。加强各国之间的协调,推动统一的支付标准,或许能够增强竞争力。那么,你觉得欧洲最终能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支付体系发展道路?